余凯:人工智能落地的破局点是低功耗的处理器
- T大
(地平线机器人创始人兼CEO余凯)
凤凰网财经4月23日讯 由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主办的“2018中国绿公司年会”于4月22日-24日在天津举行。本次年会主题为“智能商业时代——高质量发展与价值创造”。凤凰网财经全程报道。
地平线机器人创始人兼CEO余凯表示,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要回答一个问题,就是你的战略是什么。战略应该是在很长的时间里面,甚至20年时间里面不变的东西。
余凯表示,人工智能要想真正的能够从象牙塔落地到每个人的身边,破局点就是低功耗的处理器。
以下为演讲实录:
余凯: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其实都要回答一个问题,就是你的战略是什么,你的定位是什么,战略应该是在很长的时间里面,甚至20年时间里面不变的东西,所以地平线在当初创立的时候,做人工智能处理器,是绝对没有预想到今天会出现一个像中兴这样的偶然的事件。
我们并不看这些偶然事件,而看的是整个时代的大趋势里面的必然性。什么叫时代的大趋势必然性?就是说人工智能它真正的能够从一个象牙塔,从一个学术,从一个技术到落地,到每个人的身边,每个人的生活里面,他必须解决什么问题,就是计算用什么承载,怎样做到低功耗,怎样做到足够的体积小,就像志飞的产品,必须要回答的问题,这里面的破局点是什么,就是低功耗、低功耗、低功耗的处理器。
我们带着这样一个想法,差不多两年多以前出发,去做这样的一个事情,我认为人工智能从今天热炒的一个话题变成真正的普惠的影响每个人的出行生活的技术,他的破局点在于低功耗的边缘人工智能处理器。
成立地平线之前在百度负责百度人工智能的研发团队,那个时候已经在机器学习领域工作了20年,一直从事软件算法的研发,一直是一个软件背景的,但是在工作中,很多的场合让我不断的反思真正要让人工智能去落地做软件是不行的,一定要做硬件,要软硬结合,就一定要突破处理器这件事情。
2015年6月8号,当时刚刚从百度辞职的第七天,这个时候有采访问我要做什么,我说要做机器人时代的因特尔,在这个采访中,简单的说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深度神经网络放置在芯片中,也就是未来机器人的大脑芯片,真正的智能是说每一辆车,每个设备都具有环境感知、人机交互和角色控制能力,这里面讲的机器人需要跟大家解释一下,不是我们所理解的狭义的机器人,未来的自动驾驶汽车就是一个机器人,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智能机器的概念,所以这个是地平线的故事的开始,在那个时候我们设想这样一个战略非常难,刚才邓总也讲,做处理器是非常非常难的事情,但是他也让地平线处在一个相对来讲比较舒适的战略区,因为我们知道BAT以及中国的很多的企业都没有意识到人工智能要往芯片走,即使他们意识到了,那因为整个的半导体产业的固有周期,无论你是腾讯还是百度,无论你怎么砸钱,一个芯片从投入到最后走向应用落地,三年的时间周期,你基本上不可能跨越,所以这个就是让地平线去享受一段什么时间呢,就是我们的投资人所说的,就是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大家都看不懂地平线要做的事情,我们就享受这段作为“傻逼”的窗口期,去构建我们的护城河。
在后面几年的时间,其实地平线成立以后,逐步发生一些事情,就让整个业界开始有一些思考,可能有一些东西是很有意思的,比如说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面,英伟达的股票成长了10倍,这个公司从一个100亿美金的公司变成今天1500亿美金的一家公司。
还有一个事情就是intel,在去年7月份完成了对以色列的一家公司的收购,收购以后股票飞涨,从传统的CPU硬件公司迈向了一个面向人工智能的一个处理器的公司。去年intel战略投资了地平线,也是它在全球范围内收购或者是投资的地四家人工智能处理器的公司。还有一些事情很有意思,大家知道图灵奖,历史上图灵奖一般都是颁发给软件理论,比如计算复杂度数据库这方面的专家,但是今年却第一次的发给了两位著名的计算机处理器的架构专家,所以这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这些事情一再一再的发生,而且这两位老先生现在都在谷歌,谷歌也从一个软件公司变成一个软硬结合的公司,甚至变成半导体企业,所以这也是值得大家去思考的,究竟在发生什么事情。
中兴这样一个事件,看似偶然性,其实背后也有必然,在全球范围内真正在人工智能的处理器,这件事情上面有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个事情,但是我认为真正的说打造这种软件跟硬件的结合的软硬结合的处理器的研发之路,现在主要就是两家公司,一个就是美国的谷歌,同时打造TPU,另外一个就是中国的地平线,我们也是从软件跨越到硬件,有一个很强的软件算法的团队,我们定义的是未来去打造人工智能时代的软件跟硬件的开放式的平台。
为什么要软硬结合?这句话其实经常说,但是真正去深刻的理解它的人非常的少,那最初的思想来源于一个天才的计算机科学家叫艾伦,他发明的东西其实现在每个人都在用,就是我们图形用户界面,但是他还讲过一句话,真正认真对待软件的人应该做自己的硬件,这句话其实很少有人记得,但是乔布斯把这句话一直作为他整个的宝典,后来他也把艾伦请到苹果。
地平线经过两年技术研发,我们去年在台积电非常顺利的成功留片第一代的处理器,这一代处理器我们推出两个系列,一个是叫旭日处理器,另外一个系列叫征程处理器系列,主要是面向自动驾驶的,我认为地平线在未来的发展就是智能汽车从辅助驾驶到自动驾驶。
五年目标跟十年目标是希望我们在2020年公司成立五年时间里面,能够让我们的处理器去赋能上亿的智能城市里面的安防摄像头,2025年我们能够成为上千万的汽车里面提供辅助驾驶跟自动驾驶芯片。智能安防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领域,在物联网整个的生态里面,智能摄像头可以看到他是最重要的节点,信息的路口,这里面信息的维度,如果能够通过视频的智能解析,能够使我们的城市交通零售教育更加的安全,更加的便捷。
右手边是现在传统的基于英伟达的GPU处理器的解决方案,都是把视频从摄像头端传到服务器,在服务器端计算,这里面巨大的带宽成本,巨大的服务器计算成本,地平线把我们的旭日处理器放在摄像头端,不需要传输视频到服务器,只要传输视频分析的结果,那这样的话或者是分析以后认为有意义的视频段,这样大大减少带宽资源,同时因为我们不需要在服务器端做复杂的人工智能计算,我们不需要花那么多钱给英伟达,整个平均下来每一路的整个硬件成本降低10倍,这是地平线给业界带来的质的改变。
因为这样,我们使得在摄像头端可以做非常复杂的丰富的智能场景的识别跟分析,同时我们跟因美达的嵌入式人工智能处理器比,在每单位成本,我们同类的处理器我们的性能提升是达到一千倍,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实际上在智能摄像头端,他实际上可能面临着类似于当年手机往Smart iphone的改变,诺基亚时代是硬件定义功能,到了苹果时代是通过不同的APP去满足你的不同的需求,是软件定义功能,今天有旭日处理器的摄像头上面,大家可以看到比如说密集人群的识别抓拍,密集车流的管理,这种新零售的客流行为的分析,其实都是在同一个硬件上面我们用不同的软件来实现的,他是软件去定义的功能,在未来的几年里面会看到整个的时代变化。
另外一个场景,从功能机变成智能机的终端就是汽车,这个是地平线征程2.0处理器面向4G自动驾驶开发的处理器平台,跟英伟达我们功耗更低,我们处理性能更加强大,比如说我们在一个非常复杂的计算任务,可以达到每秒钟30帧,但英伟达只能做7-8帧,这是我们的处理器在路上实际跑,在车载端一个前置的摄像头,路况因为我们的神经网络在处理器上面去运转,然后把车、路面、行人、交通标志给解析出来,这是更多的例子,就是对一个路况通过我们的神经网络处理器能够去实时的解析,比如说这里面我们看到他的整个高速公路的路面还有车道线,车以及车的三维坐标,包括路边的隔离绿化带,甚至大家可以看到远处山上面的辅路我们也都把它给识别跟解析出来,这是在城市里面的工况的例子。
最新的进展,我们现在拿到世界顶级车厂订单,在这个礼拜我们在北京的国际车展有我们的征程2.0的自动驾驶处理器的展示,也有我们的实车在路上面的我们的征程2.0的处理器的展示。
最后我想总结一下,地平线走的是在处理器这件事情上面是软件跟硬件结合的路,软硬结合在象限上面目前全球有三家公司,就是谷歌地平线和Intel,我们信奉的是软件跟硬件的平台模式,我们是希望我们构建的是一个平台,上面有很多的我们的伙伴跟我们的客户,他们在上面去支撑他们自己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