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雕师郭予文:让中国传统食雕技艺“走出去”

2018-02-26 20:46 中国新闻网
  • T大

原标题:食雕师郭予文:让中国传统食雕技艺“走出去”

  中新网上海2月26日电 (王子涛)“在食品雕刻的过程中是在跟这件作品进行交流。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到作品中去,这件作品就是‘活’的,就是有生命力的。”谈及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上海锦江饭店的郭予文这样回答。

以“春色满园”为主题的荔芋雕塑作品。 王子涛 摄

以“春色满园”为主题的荔芋雕塑作品。 王子涛 摄

  郭予文在饭店工作至今已有30余年。在饭店与食雕结缘后师从玉雕大师车梦麟,当时因成本原因,雕刻师们经常用南瓜、萝卜来练习,所以玉雕厂的师傅大部分都会食品雕刻。当时为了练好基础,郭予文会买一大筐萝卜,一有时间就练。一次郭予文在家练习雕刻梅花,他把用土豆雕刻好的一朵朵梅花镶嵌在梅花桩上,邻居看到以为是真的,直夸梅花开得好看。

手绘的设计草图。 王子涛 摄

手绘的设计草图。 王子涛 摄

  在每次大型宴会前郭予文都会手绘展台设计草图,在桌上放柳枝是什么寓意,桌旗在桌边下垂多少厘米,浦东天际线用什么材料制作,展台上需要注意的细节在设计草图上都有呈现。

郭予文设计的欢送晚宴效果图。 王子涛 摄

郭予文设计的欢送晚宴效果图。 王子涛 摄

  许多食雕作品都是按照建筑或风景本来的样貌做的,讲究高度还原。郭予文说有一次他带着自己的建筑食雕作品去参加比赛,一外国评委不相信这是用食品雕出来的,为了确认真假甚至上去咬了一口。这让他在感叹外国评委严谨态度的同时,也认识到食雕作品所能带来的冲击力。

  此外,郭予文还坚持有条件时在雕刻前实地采风。“很多网上的图片都是把建筑最漂亮的一面呈现出来,而食雕是立体的,365度无死角,所以在雕刻前实地采风查阅资料非常重要。”

郭予文雕刻的“南瓜盅”。 王子涛 摄

郭予文雕刻的“南瓜盅”。 王子涛 摄

  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期间,郭予文为构思雕刻图案,跑遍了上海博物馆等各大博物馆和古玩市场,并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最终从我国古代各种青铜器、木雕、砖雕、彩画等装饰图纹中找到灵感,制作出了以“簋”为型,饰以传统图案并雕刻镂空的“南瓜盅”。

  宴会当晚,当21个金黄色的南瓜盅摆放在外宾面前时,在场的宾客无不赞叹,还猜测如此精致的东西究竟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上海世博会上,为了突出主题馆日国家的特点,他特地去外滩的瑞士名表店采风,最终用四个西瓜雕刻了四款瑞士名表。在俄罗斯馆日的宴会上,他还为外宾展示了俄罗斯双头鹰和克林姆林宫的食雕作品,让外宾惊叹于中国雕刻艺术的博大精深。

他用自制工具雕刻的“萝卜花”。 王子涛 摄

他用自制工具雕刻的“萝卜花”。 王子涛 摄

  让中国传统的食品雕刻技艺“走出去”,一直是郭予文的梦想。“要做好食品雕刻师,既要加强雕刻刀法的训练,还要具备一定的构图知识以及观察、表达能力。”郭予文说,好的雕刻技艺绝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就的。(完)

责任编辑人:凤凰号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