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要被土耳其占领了?这是怎么回事?地球知识局
- T大
(⊙_⊙)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地球知识局
本文为我局的第225观察文章,今天我们讲讲德国和土耳其的故事
文字:重光 | 制图:孙绿 | 编辑:大绿
今年3月份,土耳其执政党正发党为了给修宪公投造势,不仅在土国内举行了多场集会,更是向欧洲多国派出了多名部长级官员参加当地的土耳其人集会,从海外土耳其人处拉票。
在德国的土耳其人举行集会,
支持土总统埃尔多安所带领的正发党
发起的修宪公投。
(中间的美女,你披错国旗了,
那是阿塞拜疆国旗。)
▼
可是欧洲国家纷纷拒绝了土耳其部长们飞过来的请求,在他们看来土耳其修宪公投是在开回奥斯曼帝国时代的倒车,是土总统埃尔多安实现其苏丹大梦的野心体现;土耳其则反过来指责荷兰与德国等国的行径与“纳粹”无异。
欧盟与土耳其的关系也因德国与土耳其的互“撕”受到了影响。
土耳其总统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
在土耳其总统府内会面,
两人身后是两列卫兵
实力Cosplay
奥斯曼帝国时代的武士。
▼
这段公案背后,纠缠着德国和土耳其几百年的特殊关系,真可谓剪不断、理还乱。
从战俘到佣兵
▼
德国和土耳其的接触始于16世纪。
此时奥斯曼帝国正处在其巅峰时期,不仅占据了南欧巴尔干半岛上的大片领土,还以此为据点进一步向北扩张,力图向西入主欧洲,继承拜占庭帝国双头鹰的衣钵。
奥斯曼帝国和欧洲诸国发生了多次战争,并于1529年和1683年两次围困维也纳。不打不相识,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通过战争与奥斯曼帝国建立了初步的外交联系。
如果奥斯曼拿下了维也纳
神罗诸国恐怕就要准备保家卫国了
▼
奥斯曼帝国在1683年第二次维也纳战役中战败,由此大量奥斯曼土耳其军人与平民成为了欧洲各国的俘虏。
这其中至少有500名土耳其人被强制迁往德国定居,大部分人改宗基督教。有人成了成功的商人,也有人成了牧师与神父,更有土耳其人高攀至汉诺威家族中,成为了德意志贵族。
德国著名诗人、小说家、
剧作家、自然哲学家与外交官
歌德
的祖先
是一位被俘虏的奥斯曼土耳其军官,
名叫Sadok Seli Sultan
▼
1701年普鲁士王国建立后,土耳其人则以普王雇佣兵的形式继续进入德国,至1731年时约有1000名土耳其穆斯林士兵在普军骑兵队中服役。
普鲁士王国在数百年内
不断扩张,愈挫愈勇
而国家的功臣中
绝对少不了远道而来的客卿
▼
腓特烈大帝十分喜爱这些土耳其雇佣兵,他于1740年宣称:
无论宗教间的差异有多大,
只要信奉它们的人是诚实的,
这些宗教就都是一样好的。
纵然土耳其人和其他异教徒
来到我国并在此繁衍生息,
他们只要为我国服务并举止得体,
我们就会他们建造清真寺与庙宇。
普鲁士国王&勃兰登堡选帝侯
腓特烈大帝
戎装的腓特烈大帝
▼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地球知识局
从密友到敌人
▼
自19世纪初起,德意志在普鲁士王国的领导下,通过“铁与血”的战争肃清内外反对势力,最终于1871年完成统一。
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帝国开国君主,
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
在法国凡尔赛宫镜厅登基,
德国由此统一。
▼
德国统一的主导者——普鲁士王国在成立之初只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但她通过兴办教育提高了国民素质,并由此完成了技术革新。
和当时略显老迈的对手奥地利和法国比起来,普鲁士科技进步神速,铁路、矿井与工厂如雨后春笋、街头上全民皆兵。普皇领导下的陆军横扫欧陆无敌手,战斗力不容小觑。
普鲁士统一德国后,她原先的诸多强国政策得到了继承。新生的德意志帝国站在了普鲁士王国这位巨人的肩膀上,渴望冲出欧陆,与英法等老牌列强争夺“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这一后发列强的强国之路
此后被诸多后起之秀效仿,如日本
▼
而此时奥斯曼帝国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
自1683年后奥斯曼帝国战无不败,从征服者变成了“西亚病夫”,至19世纪末其丧失了大片在欧洲的领土。从阿尔及利亚到埃及的一大片北非也变成了英法意的殖民地。
奥斯曼帝国几乎丢光了所有家当
除土耳其本土外
只剩下了不甚发达的中东
▼
奥斯曼帝国国势江河日下,急需一场改革运动来富国强兵。统一后如日中天的德国自然成了其效仿的对象。要拜师学艺就要主动示好,奥斯曼帝国便向德国频繁暗送秋波,展现出了浓厚的合作意向。
德国此时也在积极向外扩展势力,面对上门送大礼包来的奥斯曼帝国,自然不会错过。德土一拍即合,除互利共赢的贸易协定外,德国还帮助奥斯曼帝国重整军备。奥斯曼帝国则给予了德国修筑柏林-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巴格达铁路(3B铁路)的特权。
3B 铁路 的一部分
(伊斯坦布尔—阿勒颇—摩苏尔
—提克里特—萨迈拉—巴格达)
(柏林、拜占庭与巴格达在德语中首字母均为B)
▼
毫无疑问,德国主导修筑3B铁路将会使其在中东获得极大影响力,通过铁路这一工业时代的命脉控制欧亚非交通枢纽,不仅将外强中干的奥斯曼帝国和自己绑在一辆战车上,还能把叙利亚、伊拉克与巴勒斯坦也尽入德国囊中。
英国人自然不愿看到德国在英国本土至印度的海上贸易生命线上打入这么大个钉子,因此极力阻挠3B铁路的修筑。
在英国的捣蛋下,直到1914年一战爆发铁路也未能完工。
如果德国和中东建立起紧密的联系
英国的海上通道必然非常危险
▼
一战爆发后,在德皇的极力怂恿下,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五世于8月2日加入同盟国阵营,对英、法、俄等协约国宣战,力图光复其祖先的荣光。
三皇同盟,
左为德皇威廉二世,
中为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五世,
右为奥皇弗朗茨·约瑟夫一世。
▼
可惜奥斯曼帝国选错了队友
▼
奈何同盟国的综合实力比起协约国还是差了一点,最终这一根绳上的两只蚂蚱均在一战中战败并解体。
不仅两国疆域大幅缩水,奥斯曼帝国更是直接世俗化变身为土耳其共和国,再也当不起伊斯兰世界的领袖了。
只剩下小亚细亚半岛以及伊斯塔布尔了
▼
奥斯曼帝国的解体
炸出了中东无数政权
纷争扰攘至今不止
▼
之后的历史上,两者多少有点分道扬镳的意思。
德国不甘心就此沉沦,《凡尔赛条约》对其来说不过是“二十年的休战”,在1939年再次发动了二战;土耳其就要谨慎的得多了,没有再上轴心国的贼船。
但是土耳其还是和德国保持着紧密的关系。
1941年6月18日,德土双方签订了《德土互不侵犯友好条约》,土耳其由此保持中立而未倒向英国一方;
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签订
《德土互不侵犯友好条约》
▼
另外双方还签订了《克劳狄乌斯协定》,土耳其承诺在1941年-1942年间将向德国出口总计45000吨的铬铁矿石,并在随后两年将出口量翻倍。运输方面,德国将提供117部火车头与1250节货运车厢来运输矿石。
这两个协定看似很美好,但是最终都因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失效。
英美通过出高价抢在德国前买走了土耳其1941年至1944年出口的所有铬铁矿石。
至于《德土互不侵犯友好条约》,也因为等着分一杯羹的土耳其在1945年4月23日突然对德国宣战而作废。
从外劳到公民
▼
二战结束后,得益于马歇尔计划、欧共体的成立与联邦德国自身科教的发展与经济基础的雄厚,西德迅速从废墟中崛起,经济快速成长,史称“德国经济奇迹”(德语:Wirtschaftswunder)。
1952年西柏林街头的建筑工在工作,
背后墙上为马歇尔计划的宣传画。
▼
但是由于西德国内人口增长缓慢,出现了老龄化趋势,劳动人口也相对地出现了不足。
在东德与西德之间的联系还未被完全切断时,西德尚能够通过接受从东德逃过来的德意志同胞来补充劳动力,但随着柏林墙于1961年完工,从东德逃之夭夭进入西德的人数大大减少。西德开始出现劳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
直到1990年,德国才实现统一
▼
西德政府于是想到了接纳外劳这一方法。可惜周围的欧洲邻国不是同样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就是边境被封锁,情况都不容客观。这时西德突然想到了老朋友土耳其。土耳其人口数量庞大且增长迅速,正能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1990年柏林的一处水果摊上,
一位土耳其人妇女外劳在工作。
▼
1961年10月30日西德政府与土耳其政府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劳工招募协定,正式邀请土耳其人以外劳的形式进入德国工作。(德语Gastarbeiter,直译为客工)
由于土耳其外劳对维持德国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德土之间的劳工招募协定自然被续期了。土耳其外劳因此可在德国单次停留更长的时间。
随着日后德国对移民政策的逐步放宽,(1967年土耳其女性外劳获得工作签证的比例提高,1974年起土耳其外劳可获得家庭团聚签证,1980年起外劳回德国继续工作可获得奖励......),越来越多的土耳其人不再仅仅是到德国赚完钱就跑路,而倾向于留下来并将家人接过来一同生活并获得德国公民身份。
在德国的土耳其人越来越多,持有德土双重国籍的土耳其人比例大增,其性别比例也趋于正常。
最重要的是,其整体年龄比德意志人更年轻。
一个德国土耳其人家庭,
摄于2008年。
▼
至2011年,德国国内共有约400万土耳其人(德国总人口8200万),是德国最大的少数族群,也是最大的海外土耳其人群体。
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自然使得在德土耳其人不会像几个世纪前的祖先那样被德意志人完全同化。
如今世界闻名的土耳其烤肉
(德语:Döner kebab)
正是由在德土耳其人发扬光大的。
▼
如今的在德土耳其人在接受德国文化的同时,也传承了土耳其文化,并能操德土双语。精神世界方面,尽管绝大多数人仍然是穆斯林,但热衷于宗教生活的已经只剩下了1/3。甚至还有约6%的土耳其人改宗了基督教。
在德土耳其人喜爱使用的旗帜,
将德国国旗与土耳其国旗合二为一
▼
作为移民,他们在德国的生活也并非一帆风顺。
在教育与工作方面,土耳其人明显比其他族群要落后不少,许多雇主不会给予土耳其劳工足够的休假,也不给他们全薪。新来的土耳其移民中30%未完成学业,有许多土耳其移民在德国处于失业状态。
土耳其女性移民在家当家庭主妇的比例也很高,还有很多的土耳其人依靠德国政府的福利艰难度日。
在德国基尔的土耳其人
手持土耳其国旗庆祝节日。
▼
在生活与政治方面,在德土耳其人有时会遭到新纳粹组织的歧视甚至是攻击;在德土耳其人也会因为他们不同的政治观点,与在德库尔德人以及其他少数族群甚至是主体德意志人发生冲突。
1993年德国索林根
一处土耳其人居住的房屋
被四名德国新纳粹分子纵火,
5人死亡,14人受伤。
▼
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在德土耳其人中不仅出现了不少明星与杰出运动员,甚至不少政治家。这些人物为德国的文化繁荣做出了不小的贡献,真正实现了多元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伴随着人口的移动,德土经贸联系也变得紧密起来,成为了欧盟-土耳其关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2014年巴西世界杯
德国队夺冠后,
土耳其裔德国球星厄齐尔
捧起了大力神杯。
▼
德国与土耳其从最初的敌人走向近来互利合作的伙伴,这样的转变不仅仅是出于地缘政治与国家利益的考虑,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各国寻求新发展契机的尝试。
从中得利的不仅仅是土耳其人,也是德国人,两国通过文化的日渐交融与经济的紧密合作,共同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不过,土耳其现总统埃尔多安可能会对此说“不”?那样就太不明智了。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地球知识局
END